走进能源学院老师们的书房(第一期)| 读书,是一万次春和景明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春日里,学院持续推出“走进能源学院老师们的书房”系列推送,旨在引导同学们感受阅读美好,激发阅读热情。
No.1:《热的简史》
作者:(美)姜·范恩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黄迦乐 助理教授:
这本书从洞穴人如何钻木取火讲到蒸汽机的发明,直到现代的超临界发电和电动汽车,用讲故事的口吻将人类发现和利用热现象的历史详细地呈现。作者芬恩与中国颇有渊源,特地让自己的学生参与了中文版的翻译。对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学习的入门者,这本书实属佳作。
No.2:《三体》
作者:刘慈欣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刘佳鹏 助理教授:
《三体》以气势宏大的故事架构、瑰丽新奇的科学想象、浓郁朴素的人文反思,写成了一部带有崇高意蕴的太空史诗。刘慈欣提供的,是一部纯粹的“硬科幻”作品,体现的是高级别、高水平的想象力,是一个与科学理论、逻辑推演都自洽的世界。想象力——推动人类进步的瑰宝,推荐各位热爱科幻、热爱创造的同学阅读。
No.3:《千年一叹》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5月


薛自前 副教授:
此书通过作者亲身的行程,展现了对世界古文明的探寻和思考。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对多个古文明的研究,包括埃及、希腊、印度等。深度的历史洞察: 对古文明的兴衰进行了深入分析,引发读者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No.4:《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作者:(美)罗杰·霍克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朱谢飞 副教授: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直是各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主流教材,同时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的入门读物。本书先后被翻译成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经典研究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能够让普通读者了解到一个实验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照组如何设置,怎样控制变量,以及最后的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这本书不仅能够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能潜移默化的培养读者们的科学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一起读书吧,在今天,在明天,在往后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