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文旅兴城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先进能源学院云南凤庆乡村振兴促进实践活动顺利举行(上)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2023年7月13日至21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先进能源学院联合组建暑期实践队,赴云南省凤庆县开展主题为“点‘绿’成金、文旅兴城”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立足学科专业背景,针对乡村振兴与新能源、双碳目标融合发展、农村绿色发展和农村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情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疗设备普及情况等方面展开调研。旨在调研凤庆县农业生产的能源结构,了解凤庆县近年来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情况。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晓南副书记、先进能源学院直属党支部张洋副书记、先进能源学院朱谢飞副教授、两院辅导员王皓、黄韬等老师带队指导。

 

 

7月11日:行前动员会

      11日,实践团于工学园1栋607开展行前动员会。会上,张洋副书记表示,三下乡是一次非常难得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大家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大、代表学院,行程中务必做到团结协作、互爱互助,发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精神,注意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坚持虚心学习、行有所获。朱谢飞副教授指出,要对即将调研的政府部门、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希望同学们在本次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所学,顺利地完成产业调研,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获、有所成。随后两院同学通过简单的破冰游戏进行了自我介绍,增进了友谊。

 

 

 

 

  会议结束后,实践团同学收拾行囊,准备于13日前往广州白云机场,开启为期八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7月14日:座谈交流,聚焦凤庆发展

  14日上午,实践团分别前往凤庆县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局、乡村振兴局开展座谈调研。发展和改革局杨擂副局长、科学技术局字伟军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张学起局长等出席座谈会。通过座谈交流,实践团了解到凤庆县目前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核桃和烤烟。当地农户、村合作社大多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原材料或初级加工产品。但囿于人才、技术和交通等,产品附加值提升难度较大。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凤庆县具有丰富的水电光等自然资源,目前已形成了“水风光储一体化”、“光伏+产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凤庆县已实现全面脱贫,现阶段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稳步实现乡村振兴。

 

 

 

 

 

       下午,实践团来到凤庆县农业农村局,针对凤庆县农林牧渔产业建设、农业科技与新能源的融合等方面与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贵鲜等出席会议。座谈会上,朱贵鲜局长表示,目前凤庆县核桃、烤烟、茶叶等主要作物的产业链优化、农副产品加工等乡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核桃产业为例,推进机械化采摘可以降低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存在器械不适应本土果树、推广难等问题,产业链优化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随后,师生们前往凤庆县人民医院南城新区新院区,开展走访调研。医院科教科周文娟老师代表医院,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不打扰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师生们参观了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科、技能培训中心等科室。目前凤庆县人民医院科室配备完整,硬件设施齐全,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可以满足日常诊断的需求。针对同学们关于群众就医体验的问题,周老师表示自新院区建成以来,就医环境了得到极大改善,智慧医疗、智慧药房等的应用,也使就医体验越来越好。同时,凤庆县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多家附属医院建立了长期的专家帮扶项目与远程会诊制度,让患者在基层卫生机构便可以享受到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同质诊疗服务。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凤庆县人民医院设立何裕隆专家工作站,通过开展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项目,提升县域胃癌防治效果与医院的临床科研水平,通过合作,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专家少等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咨询、诊断、治疗方案,保障凤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进一步了解凤庆文化,实践团师生参观了凤庆文庙及凤庆滇红茶博物馆。走过状元桥、登上魁星阁,在文庙感受千年文化传承,了解凤庆教育发展。

 

 

 

       滇红又被称为“爱国茶”,于1939年在凤庆县凤山创制成功,此后成为凤庆县一张经久不衰的名片。在凤庆滇红茶博物馆,师生们一起聆听了八年抗战中滇红的故事,了解了“爱国茶”背后的历史渊源,参观了滇红的制茶工艺,品尝了这道自战火纷飞中散发出的醇厚茶香。而这一缕茶香,也随着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中的滇红茶砖走向全国各地,轻轻讲述中大与凤庆的十年“山海情”。

 

 

 

 

7月15日:调研宣讲,抵达鲁史中学

      15日上午,实践团从凤山镇出发,前往凤庆县鲁史中学开展调研宣讲工作。学校师生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鲁史中学是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地,十年来,28名中大学子在此开展支教工作,与当地学生同成长、共进步。实践团抵达后,研究生支教团同学与实践团面对面交流,分享支教经验与感悟。支教团成员卢彦询、段娅娟为实践团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支教团工作及鲁史中学相关情况情况,鼓励同学们扎根社会基层。

 

 

 

       

       晚上,实践团面向鲁史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开展了主题为“畅想未来”的经验分享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潇桐、先进能源学院徐宇帆同学从专业出发,介绍了两院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霖鑫同学从学习、生活、心态三个方面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学习建议,鼓励同学们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以及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

 

       先进能源学院杨轩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社团生活等多个角度向同学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大学子的日常生活。

 

       分享会上,实践团与鲁史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交流讨论。针对学习生活、大学专业选择、未来就业发展等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分享会最后,实践团师生代表祝福在场的所有同学,高考顺利,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7月16日:实地调研,入村探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了解凤庆县的教育、经济以及扶贫政策的开展情况,1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鲁史镇万家村两户高三毕业生学生家中慰问交流,开展“上山下乡,乡村振兴”采访调研。

 

 

 

       通过调研,实践团了解到在当地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支教团、三下乡队伍陆续来到凤庆,与当地学生展开交流,为凤庆基础教育补充了新鲜血液,让学生们对于未来有了新的认知,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抵达学校的交通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下午,实践团参观了鲁史镇”最美庭院”、凤庆县鲁史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骆家大院,并采访了大院主人骆志中先生。骆家大院坐落于茶马古道上,骆家创办的鲁史镇茶叶百年老字号“俊德昌”,依靠马帮运输茶叶,是鲁史镇首个规模化种茶和制茶的商号。骆家的发展与茶马古道、马帮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品尝着骆先生亲手种植、炮制的茶叶,实践团了解了鲁史镇的马帮文化及其茶业的发展历程。

 

 

 

 

       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求真务实,扎根实践,“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为两院学子开展了一堂“大思政课”,以实践检验课堂所学,以社会所需立志科研方向,为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断积蓄力量。

 

实践队员感想选摘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袁依依

       结束了两天的调研,我们收获满满,感慨良多。当地领导不仅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基本工作情况,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使我们倍感荣幸。我感触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远比我们平日里在新闻、网络上了解到的单一内容要更加丰富,也更加错杂。每一项措施的实施,每一种技术的推广,都蕴含机遇与挑战。听着基层领导干部们的真切话语,我们感受到他们切实为乡村发展着想的热忱之心,心底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还有许多同学为乡村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得到解答后,我们切身体会到,许多实验室里成功的项目,在实际发展中还会遇到实地气候、交通甚至是村民接受程度的影响。即便是对理论了如指掌,来到乡村的实际工作中,都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躬亲学习。我想,无论我们以后学习多少知识,都不能任由知识使人骄傲,都要切记以实践为向导,永远有一颗恭谦之心。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霖鑫

       曾几何时,我也同他们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大学的向往,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走出大山的路。如今站在这里,看见他们,我也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少年的模样。当我们翻过一座座山,见到活泼可爱的同学们时,有许多经验想与他们分享,有很多心里话想和他们说。或许这并不会改变什么,但是能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一颗走出大山,向阳而生的种子。我相信,我始终相信,这颗种子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或许这也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我永远不会忘记宣讲结束后一位同学说的“我一定要考上本科”;也不会忘记那一双双热切而坚定的眼眸和藏在眼底的那份希冀与向往。少年终将展翅高飞,飞越群山,直冲云霄。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潇桐

       凤庆乡村振兴实践中,有辛苦,有忙碌,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感慨,是赞叹。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7月15日这天来到鲁史中学。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分享会分享的一员,为鲁史中学的高一学生分享文理医工农各学科特色已经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内容的知识科普。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台下的一个个高中生稚嫩的脸庞听讲的十分认真,明显的感受到,台下的同学们都在跟随着我的讲解思路一起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当提问问到暂时没有学到的内容,其他同学给予对回答出来的同学阵阵掌声,抱以赞叹和钦佩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他们对于知识的拥有着满满的好奇和渴望,同时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的实践团成员们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这天,实践团成员们非常开心能让鲁史中学的同学们有所收获,也许我的知识分享对于他们一生的知识海洋学习中只是那么微小的一隅,但我也十分荣幸在这个时间为他们好奇和求知的脸上增添一点点欢乐和满足。

 

先进能源学院-杨轩

       寐荫坦怀凉,蝉鸣夏日长。值此盛夏,我有幸参与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调研活动,前往世界滇红之乡——凤庆!今天我们在鲁史中学开展的一堂分享会,我作为其中之一的分享者向鲁史中学的同学们介绍丰富有趣的大学生活。

       即使在就行了一个通宵的充分准备后,坐在讲台上面对着密密麻麻面孔的我,心里还是有点发怵。不过,让我惊喜的是,同学们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的内向、腼腆,反而他们热情、积极地举手,大大方方地回答问题,让我紧张的心平静下来。在我侃侃而谈的过程当中,我发现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当中,满是真诚,满是憧憬,满是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遐想。好巧,落日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我们好像都在发着光。

       我们向往光,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作为拥有更多经历的大师兄,在他们面前我是一束光,将知识和经验“照耀”在他们身上,让他们神往;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必然都会成为光,发散着属于他们的独特光辉。

 

先进能源学院-徐宇帆

        7月13日晚,与两位支教师兄的交流让我们了解到支教对于当地孩子们的重要意义。也让我明白,青年应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主动到实践中去,到有人民群众的地方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把自己的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14日与当地政府座谈后,我了解到当地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在充满挑战的同时充满了机遇,让我心中燃起坚定理想信念,学好专业知识、推进新能源事业,奉献祖国的熊熊热情。

       15日我有幸在鲁史中学进行宣讲新能源相关知识,为当地的孩子们分享学习方法。宣讲过程中,孩子们认真倾听,眼里有光,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紧张。答疑环节,孩子们言语中透露出的学好知识,走出大山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

       16日的家访给我带来最深刻的感受是,即使生在泥潭里,被生活的重担压迫着,也别忘记仰望星空,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坚信知识一定可以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