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装出发,顺“绿”而为|先进能源学院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顺‘绿’而为,大有可为”实践活动顺利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结合团省委组织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我院共青团实践育人质量,先进能源学院于2023年7月12日至16日组织开展“顺‘绿’而为,大有可为”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前往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通过与镇政府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当地新能源企业、养殖业,调研氢能中心、仙湖实验室、良登村史馆、康有为博物馆,面向丹灶镇金沙中学开展科普宣讲,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学院直属党支部张洋副书记、徐杨帆副教授、赵大明副教授、童贞助理教授、何心助理教授、学院团总支书记黄韬带队指导。

敢想敢为,聚焦氢能发展

  出发前,学院于7月12日开展行前动员会。会上,张洋副书记表示,实践是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研究问题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坚持向实践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要与学科专业特色紧密结合,行前做好调研、活动中做好记录、活动后做好总结,珍惜学院为大家争取的宝贵实践机会,充分锻炼自身能力,收获感悟成长。

  实践团抵达丹灶镇后,首先与丹灶镇政府、乡村振兴办、经发办、组织人事办等开展座谈交流。会上,丹灶镇副镇长、镇团委书记黄永聪和各办负责人向我院师生介绍了丹灶历史、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从氢能产业的布局、发展规划、面临的挑战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地氢能产业发展情况。我院张洋副书记代表学院向丹灶镇对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

  在互动交流环节,黄永聪副镇长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先进能源产业发展及就业前景等问题,表示新能源领域前途光明,同学们正站在时代风口上,鼓励同学们要敢想敢为、打开眼界,在新能源领域勇于开拓进取,在经过不断的学术训练、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后,未来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科技强国,探访新能源实验室

  7月13日,实践团调研了丹灶镇的氢能中心及仙湖实验室。在氢能中心,实践团参观了能源科普厅、背景规划厅、企业招商厅、应用体验区、沉浸探索区等不同展厅,系统了解到了氢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刻认识到了佛山南海在中国氢能发展的重要站位。

  在仙湖实验室,负责人从两条主线、四大板块、七大支撑平台和八个实验室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仙湖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并展示了储氢罐、零碳陶瓷窑炉等实物模型;带领实践团体验参观了氢能源小轿车、客车、公交车等,展现了氢能在丹灶镇的广泛应用。

  从“五金小镇”到“氢能小镇”,丹灶将转型离不开新能源的研究与发展。在丹灶,“科技强国”真正落实到了居民的“科技生活”。

眼见为实,走进新能源产业

  在丹灶实践期间,实践团先后调研了广东氢水鱼农业科技公司、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产业。

  在广东氢水鱼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了氢水养殖技术。利用氢气分子抗氧化等性质,往鱼塘里注入打散的氢气,由此养殖的鱼肉质更加鲜嫩,营养价值更高。现如今,广东氢水鱼农业科技公司已在加州鲈、草鱼、黑鱼等多项氢水养殖技术中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广东氢水鱼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研发制氢设备、研究氢水养殖技术、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增加氢农业特色项目合作,实现“氢农业”的更好发展。

  在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调研了四台斗山Purecell M400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设备。作为目前全国单机装机规模最大、系统自动化集成度最高以及耐久性最可靠的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装备,该设备将投入到全国首批绿色零碳示范医院群项目中使用,进一步促进氢能源电池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商业化。

  在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实践团通过参访调研,了解了南海区智能安全产业布局、相关扶持政策、南海区智能安全产业生态及当地部分头部企业,近距离接触到智能安全的相关产品,如智能冷藏转运箱、专用车辆防撞缓冲系统、四旋翼单兵系统等。对南海区安全防护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实际情况,智能安全产业及新能源产业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在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氢能源助力车,深入了解了氢能源助力车的工作原理、技术突破、发展瓶颈和推广情况,明晰了氢能源相关应用相关配套不完善、更换氢气不方便等难题,氢能源交通工具在当下还处于试点阶段,需要更多的投入研发才能实现普及。

  通过参访调研多个新能源产业,实践团成员们触到了最前沿的氢能源应用案例,对氢能源的运用与发展、痛点与难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学习、科研、专业发展上有了更新一步的规划。

实践实干,开展调研宣讲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我院李楚杰、张夏玮、李映乐同学分别开展新能源科普讲座,中山大学介绍和大学学习经验分享。宣讲会上,同学们与实践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对于同学们在新能源专业的就业情况、大学生活、高中选课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宣讲最后,实践队员们为同学们准备了有先进能源学院标志的签字笔,祝福同学们笔墨生花,金榜题名。

  15、16日下午,实践队走访丹灶镇良登村及丹灶镇桂丹西路22号,采用街头随机采访形式,对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进行调研,共访谈对象34个。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大多对电动汽车有所了解,认为电动汽车有着环保、电费便宜、噪音小、驾驶平稳等优点;但居民对于氢能源助力车和氢能汽车了解较少,其原因主要集中于当前氢能源车的应用尚处于试点阶段,居民们在生活中难以接触到该类新兴产品。根据调研结果,实践团经过讨论,认为氢能汽车的推广目前还存在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难题,有着制备难和运输难两大痛点,只有氢能源在技术上发展成熟,同步完善配套设施,氢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普及,走进大众视野。

  同时,实践队还前往丹灶镇第一家加氢站南海瑞辉加氢站就“氢能产业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的起源与发展”课题进行实地调研,探究氢能产业在丹灶镇发展的真实情况。通过与周边群众与工作人员的对话,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氢能在丹灶镇的迅速发展历程,同时氢能的发展不仅为“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还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红色传承,了解丹灶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更好的了解丹灶文化,延续革命精神,实践团在丹灶期间参观了良登村史馆和康有为博物馆。

  在良登村史馆,实践团了解了来自丹灶的明朝阁老方献夫、机器工匠陈澹浦、油画大家关作霖等名人大家,并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罗遇坤烈士的故居,聆听罗遇坤烈士的故事,瞻仰烈士遗风,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传承发扬罗遇坤烈士的革命精神。

  丹灶是康有为的故乡,在康有为博物馆展厅中,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康有为的信札手稿、政论文章、书法作品等,了解康有为的生平经历和毕生成就,学习了康有为的爱国思想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先进能源学院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顺‘绿’而为,大有可为”实践团通过开展座谈、走访调研、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丹灶的氢能产业及新能源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实践,我院师生全方位了解学习了丹灶氢能产业的发展历程、规模、创新技术、杰出成就等,让同学们对后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有了清晰的认知。实践活动的圆满收官,展现了先进能源学子的青春风采,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