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guolj7@mail.sysu.edu.c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山大学工学部主任兼先进能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洁净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我国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领域主要学科带头人、热能工程学科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国首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模块及专业的倡导和创建者。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5项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能源领域首批重大专项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群体连续三期滚动、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
多次入选全球(能源、交叉学科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连续9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入选爱思唯尔全球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国皇家化学学会Top1%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排行榜、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 已在NAT COMMUN、NAT ENERGY、CHEM REV、JACS、IJMF、IJHE等多个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SCI收录570余篇,论著SCI核心总它引24000余次、Google Scholar总引用36100余次、Scopus总引用29600余次。应邀在大型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特邀报告/邀请报告等百余次。担任国际多相流、国际清洁能源和MRS等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主席及联合主席数十次。任6种国际著名杂志的编委和副主编。出版专著12部/章节,论文集3部,作为Guest editor出版国际杂志专辑7期。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4部等。
教育经历
1979.09-1983.06 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本科
1983.09-1989.06 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博士
研究领域
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石油工程多相流、新能源高效可再生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氢能科学与技术等研究。
任职情况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负责人。同时兼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多相流分会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及氢能专委会顾问,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副主任委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第六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能源光电子学杂志、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是国际氢能、国际多相流、国际传热传质、eScience等期刊的编委及顾问编委,ICMHT委员、ICeM通讯委员、国际氢能学会IAHE 7人奖励委员会成员等。
西安市科协副主席,江西省吉安市科协名誉主席,深圳市光明区人大代表。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专家组组长、86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学部委员兼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院长,澳洲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客座合作教授等。